泛宝汇
一个分享图文教程的博客

中国古代最会赚钱的人竟然是他?

范蠡,春秋末期越国的大政治家。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,是他提出降吴复国韬光养晦之计策,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,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,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,最后,活到88岁,可谓善始善终。

但当勾践复国之后,范蠡萌生退意。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,于是他急流勇退,毅然弃官而去。首先他到了齐国,齐国人知道他有很好的品德和很高的才能,就请他当宰相。由于他退归林下的决心已下,不久又辞官而去。他到了当时的商业中心陶(即今山东的定陶县)定居,自称“朱公”,所以人们称他陶朱公。他在这里既经营商业,又从事农业和牧业,很快就表现出了非凡的经商才能,在19年内有三次赚了千金之多。但他仗义疏财,他赚了钱,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。他的行为使他获得“富而行其德”的美名,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界的楷模。

范蠡很有经商的头脑。他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,判断价格的涨落。他发现价格涨落有个极限,即贵到极点后就会下落;贱到极点后就会上涨,出现“一贵一贱,极而复反”的规律。这就很符合现代市场规律。因为一种商品价格上涨,人们就会更多地生产,供应市场,这就为价格下跌创造了条件。相反,如果价格太低,就打击了积极性,人们就不愿生产,市场的货物也就少了,又为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。故他提出一套“积贮之理”。这就是在物价便宜时,要大量收进。他说“贱取如珠玉”,即像重视珠玉那样重视降价的物品,尽量买进存贮起来。等到涨价之后,就尽量卖出。“贵出如粪土”,即像抛弃粪土那样毫不可惜地抛出。就这样,范蠡不但自己致富,也为平抑物价、避免丰年谷贱伤农与荒年民不聊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
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纪录的典范。《史记》中载其“累十九年三致金,财聚巨万”。就是说在从商的19年中,他曾经“三致千金” 三次散尽家财,又三次重新发家。在秦汉时代,人们就把那些巨富们称为“陶朱公”,其名字成了财富的代名词。

范蠡贩马

范蠡发现在南方吴越等地很需要马匹,而齐国马匹众多,于是想从齐国收购了马匹,再到吴越出手,肯定赚头很大。但是从北方到南方,路途遥远,一是费用多,再就是沿途强盗多,不安全。于是,范蠡想了一个妙计。当时,齐国有一个做麻布贩运生意的商人叫姜子盾,此人经常往来于南北,沿途的强盗他都打点好了,范蠡想从他身上做文章。他首先在城门口贴了张“广告”,大体意思就是,新建马队一支,开业在即,优惠大酬宾,吴越线现免费运输货物。姜子盾果然找上门来,请求其帮运麻布。就这样,范蠡的马匹和姜子盾的货物相伴相行,安然到达目的地,范蠡的马匹很快被抢购一空,范蠡狠狠的赚了一笔,这次合作堪称史上双赢的经典案例。

范蠡的部分名言警句:

1、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 (不用解释了吧)

2、贵极反贱,贱极反贵。(老费注:就像股市一样,下跌到极限就会上升,上升的极限,就会下降)

3、务完物、无息币。(老费注:买卖人的资金一定要流动如水,买卖的人商品一定要讲究质量。)

范蠡的“无息币”就是说货物、资金都要不停地循环,运转,他说,如此“则币欲其行如流水。”

币即钱,钱即泉,川流不息,乃至大汇。

4、大商、小商、非商、奸商。

于已有利而于人无利者,小商也;

于已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者,大商也;

于人有利,于已无利者,非商也;

损人之利以利已之利者,奸商也。

下棋的最高境界是和棋!

利缘义取,大商无算!

赞(0) 打赏
转载请注明出处:泛宝汇博客 » 中国古代最会赚钱的人竟然是他?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